以下内容引自山西日报 发布时间:2020-01-02 作者:记者/李林霞 通讯员/李雁春 丁文婷
从无到有,开拓科研新天地
2019年11月底,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以下简称“优青”)最终评定结果公布,太原理工大学崔艳霞教授的“纳米结构调控光电子器件性能研究”项目入选。
崔艳霞,1984年出生,29岁破格晋升教授,博士生导师,是太原理工大学2019年也是目前为止入选国家“优青”的科研人员中惟一的女性。从2011年博士毕业后入职太原理工大学,仅8年多时间,她的头上便加冕了诸多光环:香江学者、山西省“青年拔尖人才”“青年三晋学者”“三晋英才拔尖骨干人才”等,以及此次入选“优青”。
“当时有一个契机,就是学校规定论文影响因子大于12就有机会破格评教授。”2019年12月初采访时,崔艳霞告诉记者。“发论文时还不知道有这个好处,当时就想着要有一个好的成果。”她笑着说,目前这篇论文已经被引用近500回,是学校发表的论文中被引用次数最高的一篇。据悉,目前该校被引用次数排名第二的论文,也是崔艳霞的。
“省里、学校给了我很大的资助和支持,说实话,压力也很大。”崔艳霞很庆幸自己在浙江大学博士毕业后,面对一线城市、名校的招揽,选择了太原理工大学。“学校很爱才,各方面的关怀、支持都特别到位,也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感觉很温暖。”
“我经常会和别人聊,来太原理工真的很好。领导们在各种场合推荐我,手把手指导我们写项目申请书,项目写作的经验都是在这里学习积累的。”
短短8年多时间,崔艳霞在太原理工大学从无到有,开拓出了一番新天地——组建了自己的实验室和团队,并获得了初步的研究成果。纳米光电子团队成员包括她和两位老师、20余名博士硕士,团队成员主持国家基金9项,省部级项目10余项。
为学生计,享受育人满足感
“今天早上特别着急,因为有一个成果性能很好,我们想尽快发一个好论文,从2019年上半年到现在,一直在写。由于实验所用的材料对环境很敏感,夏天湿度太高,样品长不好,想补的数据就一直出不来。最近实验才恢复,样品能长好了,但个别数据还要抓紧时间去做去补。”采访时,崔艳霞说。
她之所以着急,还有一个原因:跟着做这个实验的学生明年要毕业,就想把这个成果在他毕业前做出来。
“每次站到讲台上,心里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这是做多少科研都没有办法感受到的。”除了聊起科研时思路敏捷、语速超快、滔滔不绝,崔艳霞对于带团队、带学生也有着极大的兴趣。
“学生在跟着你学知识的时候,也在学做人和做事,想着他们对老师的尊重、敬仰、向往和跟随,我真心希望他们被影响、被打造成一个个更好的人才。”崔艳霞心里始终有着这样的使命感,因此,除了带领、指导团队成员做科研、做项目,她对于本科教学也投入了很大的时间和精力。
2019年秋季学期,她给本科生上了一门新课程《光电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我把我们的科研成果穿插在课程中给学生讲,希望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能把学生的培养带到一个新高度。而且,我还琢磨进行一些教学改革,比如选一些本科生进实验室,从观摩实验开始,帮助他们把课本知识形象化具体化立体化,鼓励他们加入团队一起做实验。”
“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了解学生需要什么,让他们都能在自己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给他们正面的促进和影响。”崔艳霞说。近年来,除了学术论文,她与团队成员还发表了多篇科研育人论文,积极探索团队管理和课程思政的方式方法。她笑着说:“领导表扬我,说崔老师不光做科研,还做思政教育工作。”
全情投入,科研与育人效果齐飞
“如果今年直接装的话,比明年装要便宜4万块钱,可以从30万减到26万。”崔艳霞说起实验设备有点兴奋,“我们买的这个设备是专门做微纳图形的,能做到80纳米。你知道吗?一根头发丝大概是200微米,微米比纳米高1000倍。”这几年拿到的各种项目经费,崔艳霞多数用来投入建实验室、买设备等。
“有个设备上的零件要换,差不多需要1万元,刚开始需要2万元左右,我这硬跟对方讲原则讲责任才砍了一半价,哈哈……接下来要好好努力,建好实验室,争取更好的成果。”采访过程中,崔艳霞接了好几个电话,装修实验室比较急,需要不停地跟不同的承揽工程公司联系对接。
“我算是很努力,机遇也很好。”崔艳霞对自己和团队目前的发展比较满意。她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孩子一个4岁一个1岁,2018年10月生完孩子,她还没怎么休息,便立即开始远程指导工作,因为有一个项目要答辩,满月后便直接赴北京出差。
学生们的成长也让她很欣慰。“刚来到理工大时,我充满着迷茫与失落,但接触到崔老师后,她对科研认真严谨的态度与积极向上的生活状态深深感染了我。”石林林是崔艳霞的博士研究生,她说,“在遇到困难感到压力大时,崔老师经常会与我们谈心,耐心细致地开导并鼓励我。崔老师不仅是老师,更像是我的姐姐。”
链接:http://epaper.sxrb.com/shtml/sxrb/20200102/43643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