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 名: |
陈智辉 |
|
职 称: |
教授 |
|
学 位: |
博士 |
|
硕 导: |
是/微纳光电子器件及应用 |
|
博 导: |
是/微纳光学传感与光子操控技术 |
|
邮 箱: |
huixu@126.com |
|
部 门: |
新型传感器与智能控制教育部/山西省重点实验室 |
个人简介: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部级项目7项;编写学术专著1部;在Small、Nanoscale、Applied Energy、Applied Physics Letters等国际重要期刊上发表SCI论文46篇,影响因子3.0以上22篇,JCR Q1分区23篇,发表在Nanoscale的工作被主编推荐为“Outside backcover story”;获国家发明专利7项;受邀在新加坡PIERS、IEEE 3M-NANO、AOM、CIOP等国际学术会议做特邀报告6次;获国际埃尼奖(Eni-Award)提名、欧盟Plugtests二等奖、3M公司创意奖、北京邮电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奖、山西省优秀学术论文奖、国家留学基金委全额资助、瑞典Carl Tryggers Stiftelse奖学金等;任《中国光学》期刊编委、3M-NANO国际会议TPC成员、AOM2018国际会议分会主席、山西省物理学会会员、国家留学基金委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中心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基金评审专家、13个SCI国际期刊评审人;入选三晋英才“拔尖骨干人才”、山西省青年拔尖人才、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创新团队。
研究方向
1. 主要从事新型微纳光学结构与器件在传感、能源、照明等领域的前沿科学研究。例如:温度传感器,红外探测器,光电传感器件,太阳能电池,生物传感器,量子点LED等;
2. 课题组招收光学工程、凝聚态物理、光电子材料与器件、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工程、集成电路工程等相关专业的博士、硕士研究生,长期招聘相关研究方向的博士后;
3. 与瑞典皇家工学院、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化工大学有很好的合作关系。毕业生可以择优推荐出国、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或博后、到学术机构、科研单位、学校从事科研、教学工作或到高科技公司从事工程研发。
主讲课程:《大学物理实验》、《近代物理专题》(本科);《光电子材料与器件物理》(博士课)、《微纳光电子学》(硕士课)
个人经历
学习经历
2002年8月-2006年7月,北京邮电大学,本科
2006年9月-2012年12月,北京邮电大学,博士
2009年11月-2012年6月, 瑞典皇家理工,博士
2013年9月-2014年9月,瑞典皇家理工,博士后
工作经历
2012年7月—2017年12月,太原理工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副教授
2012年7月—2017年12月,新型传感器与智能控制教育部/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副教授
2017年12月—now,太原理工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教授
2017年12月—now,新型传感器与智能控制教育部/山西省重点实验室,教授
科研项目
1.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教育部博士点专项科研基金、山西省基础研究计划、信息光子学与光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重点项目、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开放基金、山西省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支持计划、太原理工大学优青培育项目
2. 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部级项目(3项)
科研成果
【代表性论文】
1. “Ultraviolet Photoluminescence of Carbon Nanospheres and Its Surface Plasmon-Induced Enhancement”,Small, 14, (2018).(SCI JCR 1区,IF=9.598)
2. “Enhanced Normal-Direction Excitation and Emission of Dual-Emitting Quantum Dots on a Cascaded PhotonicCrystal Surface”,Nanoscale, 6, 14708-14715 (2014) (featured on the back cover).(SCI JCR 1区,IF=7.233 )
3. “Efficient Broadband Absorption Based on Inverted-Pyramid Photonic Crystal Surface and Two-dimensional Randomly Patterned Metallic Reflector”,Applied Energy, 172, 59 (2016).(SCI JCR 1区,IF= 7.900 )
4. “Tunable High Reflective Bands to Improve Quantum Dot White Light-Emitting-Diodes”,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C, 5, 1149-1154 (2017).(SCI JCR 1区,IF= 5.976)
5. “Spatial Remote Luminescence Enhancement by Half-cylindrical Au Groove”,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C,4, 11321 (2016)(SCI JCR 1区,IF= 5.976 )
6. “Sharp Convex Gold Grooves for Fluorescence Enhancement in Micro/nano Fluidic Biosensing”,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B, 5, 8839-8844 (2017)(SCI JCR 1区,IF= 4.776)
7. “Comb-shaped photonic crystal structure for efficient broadband light diffraction and funnelling in solar cells”,Solar Energy Materials and Solar Cells,99, 316-320 (2012). (SCI JCR 1区,IF= 5.018 )
8. “Polarization State-Based Refractive Index Sensing with Plasmonic Nanostructures”,Nanoscale, 7, 20171-20179 (2015).(SCI JCR 1区,IF= 7.233)
9. “Enhanced Broadband Electromagnetic Absorption in Silicon Film with Photonic Crystal Surface and Random Gold Grooves Reflector”,Scientific Reports, 5, 12794 (2015).(SCI JCR 1区,IF=4.122 )
10. “Enhancing the brightness of 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 diodes by multilayer hetero-structures”, IEEE Photonics Journal, 8, 1 (2016). (SCI JCR 2区,IF= 2.627)
11. “Visualization of deep ultraviolet photons based on Förster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 and cascade photon reabsorption in diphenylalanine-carbon nitrides composite film”,Applied Physics Letters,109, 191902 (2016).(SCI JCR 1区,IF=3.495)
12. “Effects of size and distribution of silver nanoparticles on directional fluorescence emission enhancement”,IEEE Photonics Journal, 9, 4500108 (2017).(SCI JCR 2区,IF=2.627)
13. “Time-resolved photocurrents in quantum well/dot infrared photodetectors with different optical coupling structures”,Applied Physics Letters, 100, 043502 (2012).(SCI JCR 1区,IF=3.495)
14. “Exciton Polariton Contribution to the Stokes Shift in Colloidal Quantum Dots”,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 115, 5286–5293 (2011).(SCI JCR 1区,IF=4.484)
15. “Multiple beam splitting to free space from a V groove in a photonic crystal waveguide”,Applied Physics B: Lasers and Optics, 102, 857-861 (2011).(SCI JCR 2区,IF=1.881)
16. “Benzimidazole-functionalized Zr-UiO-66 nanocrystals for luminescent sensing of Fe3+ in water”,Journal of Solid State Chemistry, 245, 160 (2017).(SCI JCR 2区,IF=2.179)
【国家发明专利】
第一发明人:
1. 一种提高量子点远场发射效率的光子晶体级联结构, 2015
2. 一种提高宽谱光吸收效率的复合结构, 2016
3. 一种提高白光LED发光效率的多层平板异质结构,2016
4. 一种提高荧光物质远场发光效率的金属通道结构,2016
5. 一种增强宽谱光吸收的二维光子晶体复合结构,2015
【国外著作】
1. Z. H. Chen,《Light manipulation in micro and nano photonic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KTH Roy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weden (Publisher), 2012.
【国际会议邀请报告】
受邀在新加坡PIERS、IEEE 3M-NANO、AOM、CIOP等国际学术会议做特邀报告6次
学术兼职
任《中国光学》期刊编委、3M-NANO国际会议TPC成员、AOM2018国际会议分会主席、山西省物理学会会员、国家留学基金委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中心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基金评审专家、13个SCI国际期刊评审人
荣誉与奖励
2018年,入选三晋英才“拔尖骨干人才”;
2018年,获“山西省青年拔尖人才”;
2016年,“国际埃尼奖(Eni-Award)” 提名;
2016年,获“山西省优秀学术论文”奖;
2016年,被评为“太原理工大学本科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
2015年,获“太原理工大学优青”;
2014年,获“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
2013年,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全额资助;
2013年,获北京邮电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奖;
2012 年,获3M公司创意奖;
2010年,获瑞典Carl Tryggers Stiftelse奖学金;
2006年,获第三届欧盟Plugtests二等奖(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和法国国家计算机与自动化科学院(INRIA)共同主办)。
数据更新日期:201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