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速递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速递 >> 正文

知“心”驿站|心理健康知识科普——躯体化症状

日期:2022-10-10 作者: 点击数:

你是否经常感到疲劳、头痛、晕眩、恶心、心悸,有时还会出现莫名的胸痛、关节痛?你是否曾尝试去医院检查却被告知身体一切正常?或许正当你疑惑不解的时候,发现网络上也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和你有着同样的症状,有着同样无法被查出的病因,也许就在这时——“躯体化症状”这个词映入了你的眼中。你开始担心自己是不是出现了精神上的或者心理上的疾病。一个又一个的念头浮起就无法再沉下,一个又一个的猜想出现就难以被忘却。

别吓自己啦!“百度查病,越查越像;百度看病,癌症起步”。事实上,每个人都会有或多或少的躯体症状。比如,在学校时我们会发现,每当面临大型考试,厕所里拉肚子的人一下子就多了起来,甚至考试途中上厕所的人数也比平时多了不少,这是面临压力与焦虑时肠胃的反应,也是一种躯体症状。而在考试结束之后,这些“腹泻”的人一下子又都好了起来。

因此,大家大可不必把躯体症状视为疾病,甚至误以为自己得了“传说”中的抑郁症,它只是情绪给你耍的小把戏罢了,当你应对好情绪问题,这些症状就会随之消失。

好啦,给大家打完这剂定心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揭开“躯体化症状”的神秘面纱,一睹它的真容吧!

躯体化(somatization)是指一个人本来有情绪问题或者心理障碍,但却没有以心理症状表现出来,而转换为各种躯体症状表现出来,是一种身体对于心理压力的反应。它的表现是个体常常会感到身体上的不适,但往往难以检测出实际的器质性问题。其常见的症状表现为背部,脸颊,头部,胸部以及肌肉的疼痛,同时会产生疲惫,眩晕,呼吸急促。而另一些症状则较为少见,表现为身体机能的错乱,或是突然出现从前未有的过敏症状。这种反复不定,又难以直接找到原因的不适感,会导致个体频繁的寻求医疗支持和检查,从而带来经济和精神状态上更大的压力。

能够引发并维持躯体化症状的原因有很多,童年创伤,社会、家庭环境,疾病经历,生理、性别、遗传原因甚至于他人的反应和对自己健康的过度关注都有可能引发并维持躯体化症状。

由于躯体化症状总是与抑郁症、焦虑症等一系列心理与精神疾病结伴而行,导致很多人对其谈之色变,事实上前面也提到了躯体化症状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并不代表出现了躯体化就等同于患上了抑郁症等心理疾病。

既然躯体化症状是客观存在的身体不适,那我们又该如何应对这种不适呢?

在讨论应对方法之前,首先要强调一点:如果症状非常严重的话还是应该及时就医,医生会给予大家客观有效的答复。为正确应对躯体症状,我们需要在态度上做出以下调整: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我们的身体是处于健康状态的,并没有出现器质性的病变,这一切感受,无非是激素紊乱的一个结果,并不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臆想中的伤害。因此不要自己吓自己,今天去百度搜搜,明天去知乎查查,然后夜半三更在梦中再做一番深刻的研究,我们需要解决的,只有自己的心理问题,因为随着情绪逐渐稳定,躯体症状自然会消失。

其次,躯体症状是不受我们控制的,在允许的基础之上,任其存在,不去阻拦,不去对抗,不去纠缠,让注意力缓缓从对躯体症状的关注上散开,躯体症状自然会消失。通俗点讲就是不要自己吓自己,在确定自己身体没有问题的前提下不要去过度关注这些躯体症状。既然我们没有生病,也无法控制躯体症状,那不妨就当他们不存在,继续该做什么做什么,投身于正常的生活。

IMG_256

随着“网抑云”“EMO”“丧文化”风气在网络上的日渐兴盛,大学生在网上冲浪的时候也不免受到这类思潮的影响,变得EMO起来,甚至于跟风网络,变得怨天尤人,不思进取,整天不是在EMO就是在EMO的路上。躯体症状,情绪的恶作剧罢了,何必紧张?